信息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信息分享 -> 正文

解读中国经济逻辑:“被反垄断互联网”和“大而不倒房地产”|评论

信息来源:熊猫贝贝小可爱、地产财智汇 发布日期:2020-12-21

本文楔子:

2020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绝对是值得纪念,盘点,研究和记载的一个年份。

虽然这一言难尽的2020年,也没剩几天了,但是在经济领域中的几件大事,却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的两大资本汇聚,影响深远的行业,在2020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一个是房地产行业,一个是互联网行业。

房地产行业还好一些,金融管制,政策严控,态度坚决,但是就像笔者其他文章对房地产行业当下情况的定义一样:当主角的黄金阶段已经结束,失宠是正常,但是也谈不上到完全失势的地步。

更多的,像家里的孩子行差就错,被严格管教,至于未来如何,很简单的三个字:“看表现”;

而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恐怕就有些微妙和危险了。更直接一点,那就是不容乐观,如履薄冰了。

关键的转折点,恐怕就是10月底,来自杭州的马老师,在上海金融峰会上的那场堪称惊世骇俗的发言,最具有代表性了吧?

说微妙,大家想想,这种级别的公开会议,全程直播,全国关注的经济重要交流会议,再加上杭州马老师风头正经,不输顶流网红的人气流量和基数庞大的“粉丝”背景,马老师的发言内容和稿件(平常语出惊人侃侃而谈从不看稿的马老师,这次可是认真带稿,仔细朗读的)在登台发言以前,大会的举办单位有没有经过审核和检查?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细节。

如果没有审核,那可能就是互联网行业和资本对中国高层意志的一次正面试探。

如果有审核,那就更妙了,来了让你说,也不怕你说,给你机会说。随便给你说,你说什么都不怕,敢让你说,就不怕收不了场。

不管怎么样,资本力量在这一个转折点的体验过程中,是真的体验到了中国的政权立场,态度,当然还有威力。

就算是中国首富,经济影响力巨大的互联网巨头,资本代言人,实力雄厚……

又如何?社会主义的铁拳要打,从来不看人,从来不挑时间,立场问题,主义对抗,没得商量。

笑傲江湖,富可敌国,和世界各国政要把酒言欢,朋友圈呼风唤雨,自诩“风清扬”的马老师,经此风头,恐怕酸甜苦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吧?

结果到今天大家都知道了,全球估值最高的的IPO蚂蚁金服,变成了“马已经服”,说停就停,不带含糊。然后持续的“监管升级”,“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监控重锤在短期内接连不断的砸向互联网行业。

如日中天,资本驱动,影响广泛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或许在2020年都应该学会这么一个道理:

巅峰之后,必是下行,盛夏已至,凛冬不远。

如果说房地产行业是高压艰难,举步维艰,那互联网行业恐怕就是前途未卜,生死攸关了。

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夸张。说句不客气的,现在在中国,恐怕连瞎子都能看出来,互联网行业正在处于一个非常危险和关键的阶段,房地产行业最多算鞭策严管,互联网行业恐怕只能算如履薄冰了。

都是和资本千丝万缕,关联密切,为什么待遇差别这么大?

这篇文章,就将以一个中立,客观,理性的态度,有深度,有依据,有逻辑的,和各位读者朋友聊一聊中国互联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经济逻辑和中国经济环境中对待资本的规则和态度。

PS:本文既不是热点,内容也较为敏感直接,能看到也是一种缘分。

有阅读过笔者其他文章的朋友都知道,笔者撰文,从不追热点,只有事件因果确定,趋势明显的情况,才进行深度认知和总结分析。

文明行文,期盼文明交流,客观理智,追求三观一致。

不抓本质,不懂现象,难辨是非,难跟趋势,难寻方向。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读者通过文字选择作者,作者也在通过文字选择受众。

1

中国互联网的本质思考:只有模式创新,没有技术创新

人类文明是从交易开始..也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交易”开始的。

因为交易活动的发展,进一步对人类社会的分工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所有的交易活动,统称为商业,人类文明历史,也就是一部商业史。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要是生活在群体中,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从出生到死亡,都和商业密不可分。

时代不管如何变迁,科技无论如何创新,交易的内核,是永恒不变的。

会变的,只有交易的形式,交易双方的关系,还有交易的环境空间这些外部条件。

不管是货币出现以前的以物易物,还是到今天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交易行为的本质内核,都没有发生过改变。

而在这个交易过程,发生进化的,产生变化的,都集中在一个关键节点,那就是“居中者”。

任何商业模式的改变,进步,进化,出现,都是全新出现的“中间商”,消灭曾经“中间商”的过程。

人类社会,只要有交易,只要有商业,中间商这个角色永远不会消失。

中国的科技产业,科技公司,还有科研表现虽然看似听似声势浩大,规模惊人,但是本质上,其实只有两个类别:

一个是涉及维护国家地位的核心科技,这个不提,基本上和民生交易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和关系。

另外的,绝大多数冠以科技头衔的,都是些吃流量,抢生意,搞垄断的东西。

简单说,就是用算法平台和资本力量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掏空市场,掏空消费者钱包的目的。

成果表现简单粗暴,那就是更高效率的对商业模式进行更新换代,而对交易本身没有任何影响,在网络上找个平台买衣服,和去实体店买衣服,不用说什么划不划算省不省钱,交易就是交易,形式不同而已,本质还是交易。

要知道,中国的科技产业,制造业,工业实实在在的拿出来对比,基本上都还是“血汗工厂”,而具备技术突破的上游产业和商业技术,少之又少,华为的5G算是近年来科技商业化的代表。

不吹不黑,这是事实,就像手机的核心芯片,电脑的很多重要部件,中国都没有办法实现量产,更别说突破了,就连所有戴着科技公司帽子的互联网企业,用的程序,代码的标准,都是美国的。

中国的互联网,就和真正的科技没有什么关系,要说优点,那必然是算法的优化,程序的合理性,还有对人性商业的理解力,那确实值得承认。

但是,互联网企业,没有技术创新,只有模式创新,互联网的财富逻辑非常简单:

消灭原本市场的中间商,甚至不惜调动资本来碾压降维破坏市场,进而实现取代原本的中间商,成为全新的市场平台。

电商和实体商业,从来没有和平共存,共同发展的可能,从商业逻辑的核心来看,是天生的死敌,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且,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优势,以电商为例,就是经营成本,不管腾讯,阿里,京东等等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有多高,这样的公司经营成本是非常低的,不需要生产资料,不需要大量劳动力,甚至不需要什么上下游产业配合,相对独立。

不好理解?以前的贸易公司叫皮包公司,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叫做网络公司,好理解了吧?

就是这样的公司,备受资本的青睐,只要模式说得通能实现,就是纯利润,也不用像产业工业投资那样的存在固定成本。

所以中国互联网公司,就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跑马圈地特征非常明显的发展模式:

在风险资本的助推下,先烧钱,用破坏当下商业规则的手段(比如低于成本,完全没有利润的条件)消灭市场中间商,完成圈地,然后开始寡头合作,进行资产合并或者是收购实现市场垄断。

垄断一旦形成,那不好意思,坐地起价,资本收割就开始了。整个商业模式的闭环完成。

哪里有什么技术创新?完全就是资本野蛮的践踏和摧毁,建立全新市场规则的过程。

当然这只是以电商为例。其实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盈利逻辑都是这套东西。

滴滴,共享经济,外卖APP……内核一样。

中国的互联网,技术没有壁垒,完全是披着科技外套的资本升级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环境的改造和实现垄断逐利。

技术壁垒,才是真的难,但是吃力不讨好,大数据,算法,占有率,垄断市场赚钱不舒服吗?

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真实现状。中国互联网,没有技术突破,只有模式创新。

当然现在什么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也好,京东白条金条也好,大家也都知道了:

哦,原来就是高利贷,鸟枪换炮穿了马甲而已。

资本的长枪大炮,飞机坦克,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刀耕火种,小米步枪的更迭而已。

2

中国房地产的本质思考:农业文明的土地价值释放

在中国,同样备受资本青睐的,还有一个房地产行业。

没有什么浮夸的理由和华丽的包装,利润大而已,只要利润足够大,什么钱都变成资本。

但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互联网行业的意义来说,是完全不同的。

房地产至少提供了就业,需要上下游产业的支持,带动关联行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本质,其实是符合中国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土地价值观的。

良田种植粮食,解决温饱,平地建房,满足居住。

不管土地是拿来种粮食,还是盖房子,都是土地价值的释放形式,也就是土地的利用,实现了经济价值,产出了价值。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根基,而家文化又是中国特色,直观来说,只要有人的存在,房地产行业就永远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会老去,时代会更迭,但是经济不会停止,需求也会提升,增量到存量,存量到分化,分化再回归增量。

其实对于中国的经济环境来说,房地产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实业行业,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发挥了重要的支柱和引擎作用。

当然因为资本的过度介入,中国的房地产在高速发展,野蛮成长的过程中积累和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至少政策和金融层面,房地产行业是“听话”的。

从长远来看,没有互联网行业,不会危及正常经济和商业活动;

但是房地产不一样,不说中国,在任何国家,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和稳定都和国家的经济环境密切关联。

房地产和金融是孪生子,房子是生活必需品,所以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关乎民生,具备持续生存发展的国家重要行业,安居才乐业。

不上网,最多习惯上难以接受,没有稳定的房地产环境,那就是不是开玩笑的了。

所以,房地产和银行,是“大而不能到”的经济组成部分。

互联网……90年代以前也没有这个东西,也没见活的不好吧?

3

资本和互联网,资本和房地产,意义大不同

互联网和房地产,都是在资本驱动下得以迅速发展的行业,那为什么发展到今天,所面对的境遇和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呢?

归根结底,是资本参与的结果不一样。

房地产行业固然有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高房价问题也备受社会民众的长期诟病,但是不好意思,土地是国家的,这一点就决定了房地产是国家的产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进入房地产的资本,不管如何逐利,至少在行业发展上,是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和帮助的,进而也是帮助了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关系。

2016年以前,是中国炒房行为最为猖獗的时期,那个时候国家对待炒房行为,是什么态度?

所以,本质上来说,房地产行业是国家参与的经济产业,类似于国家垄断的水电气,运输等等,再结合房子不动产的特征,对资本还有固化和承载货币的功能,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一点都不过分。

当然,行业和人一样,发挥作用,实现价值了难免会有些失态和膨胀,差不多就要敲打敲打,管教管教,别忘记自己爸爸是谁。

就像开口就是“小目标”的那位老板,居然还想着拿家里的钱去国外投资发展,结果大家都知道。

房地产其实就像家里出息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有些毛病,教育教育,还是好孩子。毕竟是亲生的。

但是互联网行业,特别是资金驱动的互联网巨头,那就不好说了,不是亲生的(互联网没有创新,大部分都是抄袭模仿出身,开始发展的),还有外面的人给好吃的(公司股权结构和投资方来源复杂),最重要的,是对国家和经济的长远意义和贡献,没办法掌控。

资本驱使下的互联网,更像是一个披着各种互联网,科技的外衣,用资本主义手段进行经济剥削的“外人”。

而且随着互联网灰色经营的过程中,大数据,个人信息和隐私的统计,消费习惯和消费数据等等的重要信息收集,从某种程度和角度,是一种典型的携公器以谋私利的行为。

从近年来个人隐私暴露导致的问题,甚至是疫情期间的隐私层出不穷的问题,都是互联网技术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负面表现。

而这样重要的信息和资料,在资本结构复杂的互联网行业里面,对于中国会产生的潜在风险,还用说吗?

其实这一点,素有“南山必胜客”的另一位小马哥就做的很好,总部一层专门邀请国家相关安全部门入驻,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在这一次的互联网凛冬风波之中,这家公司所面对的冲击和压力显然和其他互联网巨头不可同日而语。

房地产再多问题,也是在国家的土地上,互联网行业,那就不好说了。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对于资本来说,参与进来的形式和目的可能相同,但是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4

互联网的资本+模式,是“立场”的对决。

中国的互联网在2020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受到政策重锤,整个行业陷入凛冬,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绝对是求锤得锤,有因有果的。

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行业,错在哪里了。

这个错,其实弹性很大,小打小闹是胡闹,不上台面,一旦过线,那就是大错,立场不对,那不好意思,就是阶级斗争,与中国的社会体制进行对抗了。

三个阶段:

无关疼痒,

触碰红线

立场对决

那互联网和资本联合在中国经济,金融和商业环境中当下的表现和所面对的态度,不用质疑,至少也是到了第二个阶段,甚至已经触摸到第三个阶段了。

如果是纯粹的电商平台,互联网平台,那国家不但不会打压,甚至还会大力支持,毕竟是市场经济实验,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更高效率的经济活动对于国家整体经济来说利大于弊,而且管控毫无压力。

不然淘宝没有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哪里来的蓬勃发展?

但是伴随的资本介入,特别是国外资本的支持和驱使,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对传统商业的更新换代,资本需要效率,资本追逐利润,资本不择手段。

于是乎,互联网行业,开始把手伸向了更多敏感的区域。

三大罪状:

垄断行业,破坏市场运行

干涉货币,影响经济规则

最后是最严重的,是动摇中国的经济根基,为逐利而进行“次贷”,酝酿巨大的金融风险。

资本的本性是暴利追逐;

中国互联网的本性是赢者通吃。没有资本的支持,要么发展不起来,要么被实力更强的同类公司消灭或兼并。

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就成了垄断和暴利的结合体。

再加上染指国家信用交易凭证,也就是钞票流通,大家想象一下是什么逻辑?

这里没有特指哪一家,而是所有互联网背景的公司,都是一样的本质。

垄断行业,对应的还能说是小打小闹,市场经济模式要成熟,也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但是物价局是国家的,在中国做生意,垄断是国家专利,市场经济有些领域国家无暇顾及或者专业所限,有竞争的发展也是好事,反正再怎么闹,只要在中国做生意,还是能管的。

而干涉货币,这就绝对是触碰红线了,中国的金融体系都是国家的,银行也是国家,干涉货币(数字化支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替代了银行的部分职能了,货币是一个国家公信力的现实表现,必须要掌握在国家的货币权力都敢碰,那肯定是触碰红线了。

别的不说,支付宝和微信被用于境外洗钱,非法转移财产的案例有多少?

而设计模式,通过嫁接风险,利益诱惑的方式进行和开展次贷生意,那就绝对是挖国家金融的墙角行为了。

日本也好,美国也好,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市场上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是消费贷和现金贷。

像极了今天中国经济环境中手机随便点点就能在各种平台上借到钱的情况。

这种风险太可怕了,一个是让未来中国经济的生力军和主力群体透支未来的收入,培养消费主义价值观,让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一个是债务带来的金融风险,从蚂蚁40倍的杠杆,用1元就调用100元的手段和模式上来看,就可见一斑。

做着高利贷的生意,赚着没有产生任何价值转化的金融利息,风险全部设计好分摊给市场和国家?

这不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毁灭式入侵吗?

互联网行业巨头,特别是涉及垄断行业,干扰金融,次贷经营的,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中的“灭霸”!

到这个份上,那不好意思了,这就是典型的挖国家经济墙角的行为,而且用的还是资本主义吸血发展的逻辑。

为什么说互联网行业生死攸关?和国家为敌,动摇社会根基,这哪里是家里孩子的小打小闹?简直是拔旗易帜,准备造反的态度。

资本可是没有家国情怀的,地主豪强,根本不在乎谁是主子,只要保障自己的权力和财产,别说改国籍了,三观颠覆都是小事。

这里说句马老师的好话,不是马老师的人品问题,放谁上去都一样,这是资本对人性的驱使。

中国互联网巨头公司,空负资本之名,高喊科技口号,无非本质就是地主老财的敲骨榨髓,竭泽而渔的剥削手段。

消灭了近一个世纪的资本剥削,市场垄断,能允许在中国的经济中生存发展吗?

这完全是主义对抗,而且是互联网行业必输的对抗,毕竟中国是姓“社”的!

再继续下去,弹指间灰飞烟灭。沈万山,胡雪岩,生得不伟大,死的也挺窝囊,都是好例子。

5

写在最后:互联网时代下的思考

那么,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理解了互联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在当下中国经济环境中的逻辑,能够产生什么启示?

1、资本和垄断公司,在中国的社会制度下,只有一条唯一的出路,那就是成为社会主义的一部分。

2、互联网行业,特别是注重算法剥削和金融剥削手段的,一定要高度警惕,从业群体不能因为当前高薪而被诱惑。

3、中国经济内循环大时代需求下,互联网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改变要求,也就是互联网风口时代已经可以正式宣布结束了。

4、和钱有关系的事情,相信具有国家公信力的金融机构,不能相信资本驱动的互联网巨头。

5、这个世界上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缺陷阱,没有免费的午餐,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贪便宜,就难掉大坑。

6、互联网时代,人被网络所奴役,是一件可悲的事儿。

事情可以复杂,过程可以繁杂,但是结论一定是简洁利索的。

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留言交流。

文章就写到这里。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够喜欢。

或赞或骂,还请留个声音,求同存异,共同成长。

2021年即将到来,愿与所有的读者朋友共勉,共同迎接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思考,是对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对未来的准备。

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力,但是时代绝对可以选择人。

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时代,是一个眼界和思维决定的未来。

希望能与有伟大格局和理念的群体同行。

做时间的朋友,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命运的主宰,做财富的主人!

仅以此文,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