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下午,北京华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常忠先生应邀做客中央财经大学,以“如何读研报——以数字经济主题为例”为题开展专题讲座。黄常忠博士结合二十余年证券从业经验,从研报研读方法论、数字经济案例解析及职业发展路径等维度展开分享,为师生搭建理论与实践衔接的桥梁。

在讲座中,黄常忠博士带领同学们解构研报价值体系,厘清券商、咨询公司、私募三类机构研报的核心差异,并建立批判性分析框架。黄常忠博士谈到,券商研报聚焦中微观分析,以行业景气度量化跟踪、盈利预测为核心,分析师遵循“三个1/3”时间分配原则(1/3调研上市公司、1/3与机构投资者路演交流、1/3撰写报告),强调逻辑“锋利”以捕捉市场预期差;咨询公司研报则侧重宏观到中观的产业趋势分析,数据详实且来源广泛,擅长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但微观实操性较弱;私募研报以标的估值与交易策略为核心,覆盖行业更广且对重点标的调研更深,需结合一级市场思维做长期价值判断。
针对“国内A股为何缺乏做空研报”这一问题,他从市场生态、监管规则、机构激励等多维度剖析,提醒同学们警惕研报“看多一致性”背后的利益关联,提出“价值穿透”原则——不仅要识别数据逻辑严密性,更要通过产业链调研验证信息真实性。

针对同学们关心的职业,黄常忠博士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对比了不同研究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比如券商分析师需在短周期内提炼市场共识与预期差,“逻辑锋利”是打开客户沟通的钥匙;而私募研究员,需对产业趋势进行跨周期深度跟踪,重点培养标的筛选与估值定价能力。互动环节中,针对“AI技术对研报撰写的影响”,他认为生成式AI可提升数据整理效率,但深度行业洞见仍需通过实地调研与产业交流沉淀。
黄常忠博士的讲座兼具学术深度与市场温度,通过鲜活的行业案例与务实的方法论,为师生呈现了资本市场研究的真实图景。这场讲座不仅提升了研报研读的“硬技能”,更启发了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深刻思考。
此次讲座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特此致谢。
撰稿:姚紫翎 排版:王昱洁
初审:孙宝文 复审:王立勇